
日本重要文明财《东征传绘卷》描绘了鉴真从落发到东渡日本树立唐招提寺的光辉终身。该件著作共五卷,其间两卷——卷二(展出时刻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)和卷五(展出时刻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)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馆“沧海之虹: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”特展中展出,备受重视。汹涌新闻将分上下两篇,推出《东征传绘卷》的赏析。
上海博物馆《东征传绘卷》展呈现场
日本绘画史中称这种绘画与叙说文字相组合的长卷为“绘卷”。这种绘画方式呈现于8世纪,内容大致有文学故事、和尚列传、寺院来源等,也有描绘日本传统诗篇“和歌”名手诗篇的长卷。长卷中的文字用源于汉字的日本古代化名书写,宛如汉字的草书美丽流通,趁热打铁。其绘画风格受我国唐代青绿山水的影响,颜色艳丽华美,日本绘画史上一般称其为“大和绘"。12世纪前后“绘卷”甚为盛行,而“大和绘”又是这一时期日本绘画的代表。日本绘画史上的“大和绘”是日本本乡绘画的标志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(部分)
据上海博物馆及日本方面供给的材料,著作大部分故事情节依据日本奈良年代(710——794)闻名学者淡海三船(722——785)编写的《唐大和上东征传》所制造。1298年由唐招提寺的部属寺院,地处镰仓的极乐寺和尚忍性(1270-1303)担任规划制造,进贡给唐招提寺。著作由镰仓的画工六郎兵卫莲行制造,其时的书法我们藤原宣方等人别离书写叙文。其时共有十二卷,15世纪后期现已演变成现在的方式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(部分)
著作描绘了少年淳于落发,师从智满禅师后屡受名师点拨。叙说了鉴真和尚为了宏扬佛法决意东渡日本,阅历很多沉重总算在第六次成功登上了日本列岛的困难进程。再现了鉴真大和尚在日本遭到举国欢迎和优待,在奈良东大寺立戒坛,为圣武太上皇和光亮皇太后等授戒,又制造了律宗寺院唐招提寺,七十六岁在唐招提寺圆寂,完成了他的一生夙愿。
卷一
卷首题跋:“奉施人,唐招提寺,永仁六年戊戌八月日,极乐律寺住持沙门忍性。”
卷末落款:“永仁六年景成八月日,画工六郎兵卫入道莲行,笔师美作前司宣方。”
故事共分六段,描绘少年淳于落发到鉴真和尚决意东渡日本。但因为高丽僧如海的告密使初次东渡无果而终。叙文由其时闻名的书法我们藤原宣方书写。
榜首段:淳于少年落发
卷首少年淳于在父亲的伴随之下,走下牛享步入大云寺,拜见智满师,期度落发,参样修行,高中金云绕,以俯视的视角描绘庙堂中的人物故事。是“大和绘”的典型表现手法。首的牛车是这个年代日本中常见的风格,人物也是较为典型的“唐人”形象。至19世纪晚期,“唐”是日本对我国的总称,“唐人”即我国人,“唐绘”便是我国绘画,与其相对应的是“大和绘”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榜首段:淳于少年落发 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榜首段:淳于少年落发 (部分)
第二段:鉴真赠袈裟子五台山和尚
鉴真和尚从道岸禅师受著萨戒后随师到长安,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。733年鉴真和尚四十六岁渐渐的变成了江南一带的高僧。画中描绘的是叙文结束部分的局面,鉴真和尚在五台山筹措零料、布疋,制造百衲袈裟一千件、架装两千件的故事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二段:鉴真赠袈裟子五台山和尚(部分)
画中善男信女手捧布料集合在寺外,庙堂内僧侣们牵线搭桥缝制袈装。画中山石树木略带宋代山水的影子,屋内隔扇上的花乌树木也不乏宋画遗风。画师描绘了一个抱负的对岸。
第三段:石塔化身明王像
鉴真住扬州大明寺后常常讲经论道。画中山石环抱的讲堂中放着鉴真和尚掌管打造的石塔。院子中山樱怒放,善男信女们正专心致志地倾听鉴真和尚说法,突然间三头六臂的明王下凡,四周惊诧,对鉴真大师的坚毅信仰犹生敬意。画中的山石略有宋代绘画的影子,但是绿色的杉树和怒放的山樱是这个年代日本绘画中的常见景象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三段:石塔化身明王像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三段:石塔化身明王像(部分)
第四段:日本遣唐使来朝
733年日本圣武天皇决意差遣唐使团出访大唐,兴福寺信人荣叡和普照随船入唐留学。岸边日本的公卿、僧尼和大众目送荣叡和普照远航。海面上波光粼粼,红白相间的遣唐船扬帆起航。荣叡和普照历经险阻,入唐后遍访诸寺院,寻找高僧去日本传戒。这段画卷最初描绘了日本的风景,然后半部分则依然是画师幻想中的大唐面貌。事实上除了对人物的描绘不一样外,山水景象都为画师胸中之抱负山水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四段:日本遣唐使来朝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四段:日本遣唐使来朝(部分)
第五段:鉴真决意东渡
742年荣叡和普照恳请鉴真东渡日本弘法,大明寺内气氛凝重,众僧闭口缄默沉静。弟子祥彦打破了缄默沉静,为了宏扬佛法鉴真决意不吝生命东渡日本。回廊上的水墨山水颇有宋画遗风,而庙字殿堂的廊柱屋脊又充满了画师的幻想。画面后半段描绘了鉴真预备初次东渡的情形,岸边工匠们正在打造船舶,一边荣叡和普照按捺不住心中的欢欣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五段:鉴真决意东渡 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五段:鉴真决意东渡 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五段:鉴真决意东渡 (部分)
第六段:榜初次东渡失利
因为鉴真一行东渡日本是隐秘预备的,临行时遭到高丽僧如海的揭发。画面中准南道采访使班景倩安坐中心,好像在协商去大明寺缉捕荣叙和普照的事宜,廊下战士们正在等候动身,石阶下告密者高丽僧如海蒙面蹲坐在地。险恶的岩石后画面转到了大明寺,官兵们正欲缉捕荣叡和普照。枫叶飘落在寺中,春去秋来,画面结束描绘了荣叡和普照等四名日本和尚取得赦宥的局面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六段:榜初次东渡失利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六段:榜初次东渡失利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一 第六段:榜初次东渡失利(部分)
卷二
卷首题跋:“奉施人,唐招提寺,永仁六年戊戌八月日,极乐律寺住持沙门忍性。”
卷末落款佚失。
743年鉴真榜初次东渡失利后,同年12月决意再次东渡。本卷共分七段,描绘鉴真多次东渡均遭失利的困难进程,讴歌鉴真宏扬佛法的坚决决计。卷末落款佚失,本卷叙文笔者无査。
榜首段:第2次东渡失利
荣叡和普照虽获救免,却要被遣送回国。为了完成使命两人逃离了看守所,悄悄回到大明寺再次恳求鉴真和尚东渡日本。743年底鉴真一行再次东渡。画面转到了岸边,鉴真和尚手持伞盖安坐在岸边,周围人们繁忙地将行李运上大船。但是启航不久就遭受暴风雨的突击,船体断成两半,幸免于难的人们筋疲力尽地倒在沙滩上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榜首段:第2次东渡失利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榜首段:第2次东渡失利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榜首段:第2次东渡失利(部分)
第二段:第三次东渡失利
744年鉴真和尚再次坐上修缮一新的渡海船,但是不幸又ー次发生了,滚滚巨浪中触礁的船舶几乎被劈成两半。人们奋力逃向岸边,痛苦地吐出腹中的海水。岸边渔夫们挑着清水,带着食物接济刚刚逃过劫难的人们。画面颜色丰厚,人物形象生动,用胡粉勾出的浪花涌如生,表现手法具有“大和绘”的典型特征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二段:第三次东渡失利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二段:第三次东渡失利(部分)
第三段:鉴真下構阿育王寺
五天后,鉴真一行抵达明州,大守亲身将鉴真等人送入阿育王寺疗养。画面中鉴真身披袈裟在大守的伴随下步入阿育王寺。周边越州、杭州、湖州等各寺和尚闻讯而来,纷繁约请鉴真大和尚前去讲经说法。画面中重复呈现鉴真与寺中方丈安坐于高座之上,殿表里和尚信徒忠诚倾听的局面。画师竭尽幻想力描绘了抱负中的大唐风光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三段:鉴真下構阿育王寺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三段:鉴真下構阿育王寺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三段:鉴真下構阿育王寺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三段:鉴真下構阿育王寺(部分)
第四段:荣叡等再次被俘
越州各寺的和尚听闻鉴真和尚要远渡扶桑,难免怅惘,为了款留鉴真和尚向县衙揭发了荣叡和普照。两人不幸再次被俘,在押住京城的途中荣叡病倒在杭州。画面中普照正在照看病重的荣叡,一旁两名小司正在煎药。衙役见荣叡命在旦夕,便放两人归去。画面结尾秋日里衙役手挥团扇,目送两人离去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四段:荣叡等再次被俘 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四段:荣叡等再次被俘 (部分)
第五段:鉴真决意再次东渡
荣叡和普照不辞辛劳再次来到鉴真身边,鉴真见两人无恙动身相迎。鉴真再次被两人的挚诚之心所动,决议从朝廷不甚留心的福州动身。画中一行四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步履蹒跚地走在皑皑白雪中,山势险恶,白雪苍松颇受宋代绘画的启迪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五段:鉴真决意再次东渡 (部分)
第六段:鉴真抵达国清寺
鉴真一行在漫漫大雪中跋山涉水到了国清寺。寺内殿字轩昂,浮屠树立。一行人款步走入寺内穿过一排排伽蓝来到大殿,殿门口已有高僧相迎。殿后的僧房内,鉴真与住持相对而坐。画中风光从白雪纷飞的严冬切换到了春日明丽的阳光下。“大和绘”十分重视描绘四季改变,各卷中往往有山樱、红叶等时节特征显着的景象呈现,这又是“大和绘”的一个重要的风格特征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六段:鉴真抵达国清寺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六段:鉴真抵达国清寺(部分)
第七段:第四次东渡失利
因为弟子灵祐的告密,鉴真被遣送回了扬州,第四次东渡又以失利告终。但是大众们却喜不自禁,送来了寝具、衣服、膳食和药材四宝。画面中樱花树下弟子和信徒们围坐在鉴真的周围,合掌倾听大和尚说法。紧接着画面中呈现了弟子灵祐悔过六十天请求鉴真宽恕的局面。山石后边码头上开端了鉴真第五次东渡的预备,劳役们正将行李物品搬上大船。748年鉴真带着祥彦、神会、荣叡和普照等人再次预备起航。卷末描绘了鉴真梦见佛主底护,深信此次渡海必将成功的局面。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七段:第四次东渡失利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七段:第四次东渡失利(部分)
《东征传绘卷》卷二 第七段:第四次东渡失利(部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