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报讯(记者 王岩)今日,“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维护传承大展”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榜首至四展厅正式展开。北京青年报记者在6日的预展中看到,展出的古籍善本都是国宝等级,更有包含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残稿在内的孤本露脸。
此次大展聚集了全国20多个省的40余家公藏单位、30余位私家藏书家的宝贵藏品共330余种。一起运用了数字虚拟沙盘演示、全息视屏演示、沉溺式数字场景、微信导览等多种手法进行展现。序厅中还特别设置了朗诵亭,观众能够在亭中朗诵宝贵典籍,然后将录音经过微信共享出去。
榜首展厅主题为“国宝吉光”。聚集国内20多家图书馆、博物收藏宝贵文献100余种,大部分展出文献为当选《国家宝贵古籍名录》的珍品。一起,为留念司马光、曾巩诞辰一千年,展厅内将展出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残稿、元大德八年(1304)丁思敬刻本《元丰类稿》。
第二展厅主题为“百代芸香”,聚集了傅增湘、郑振铎、周叔弢等藏书家捐献国家图书馆的宝贵古籍,以及今世民间藏书家品种多样的珍品合计100余种,其间收藏30种,其他70余种展品分属30余位民间藏家。
第三展厅是国家典籍博物馆面积最大的展厅,其主题为“汲古润今”。展览展出宝贵典籍60余种,包含五批《国家宝贵古籍名录》中的金石拓片、民族文字古籍、舆图等。此外,展厅中设有古籍修正纸库陈设、小微书库模型、古籍修正互动体会等多种互动手法,进步展览的参加、互动、体会感。
第四展厅以“沟通互鉴”为主题,展出60余种汉文宝贵古籍、少数民族文字宝贵古籍、西文善本古籍,包含手稿《法语-汉语-蒙古语-满语词典》、满文稿本《几许本来》、摇篮本《托勒密天文学大成》等宝贵展品。
拍摄/本报记者 王晓溪
本文来历: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:马思嫄_NY9160